文章摘要:目的:基于淡豆豉的发酵过程,研究其中大豆异黄酮(SIF)类物质的变化规律。方法:采用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原料中异黄酮含量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定量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样品中9个SIF,以乙腈和0.1%醋酸溶液为流动相,检测波长为254 nm。结果:发酵原料马料豆中异黄酮含量为(3244.41±925.57)μg·g-1,9个SIF中苷类占99.10%,苷元占0.90%,SIF主要以丙二酰基葡萄糖苷、葡萄糖苷形式存在。经过前处理(泡、蒸),样品中苷类占95.71%,苷元占4.92%,SIF主要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。前酵结束时,样品中苷类占51.11%,苷元占47.98%,SIF主要以葡萄糖苷和苷元形式存在。后酵阶段苷类持续减少,苷元持续增多,后酵第7天时,样品中苷类全部转化为苷元,大豆异黄酮总量为(1940.2±29.12)μg·g-1,相较于UV测定所得马料豆中异黄酮摩尔含量损失了约38%。若继续发酵,则苷元含量减少,且以染料木素减少最为明显。结论:相较于雄黑豆,马料豆更适宜用于发酵淡豆豉。发酵过程中,异黄酮苷类转化为苷元,同时伴随着苷元的破坏分解,故苷元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,苷类最大程度转化为苷元时,淡豆豉达到“发透”水平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20年版中淡豆豉的含量测定项标准不足以评价优劣,建议结合原料种类及发酵原理进一步优化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13313/j.issn.1673-4890.20210108008
论文分类号:R283;R284.1
下一篇:没有了
Copyright © 2018 《化工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